原文网址:https://www.youyong.top/article/1159e57a66789
据《海南日报》报道,海南省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日前发布预警提示称,近期网上理财诈骗多发,市民提高警惕谨防诈骗。
原文网址:https://www.youyong.top/article/1159e57a66789
据《海南日报》报道,海南省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日前发布预警提示称,近期网上理财诈骗多发,市民提高警惕谨防诈骗。
原文网址:https://www.youyong.top/article/1159e57a66789
根据报道,海口一家医院的医生李丰(化名),近日在自己的微信上收到一条“联投中心基金”公众号发来的广告信息,便点击了该广告链接,并通过输入个人信息注册了一个“联投中心基金”投资账号。
在“联投中心基金”客服人员的指导下,李丰投了100元进行了尝试。
5天后,李丰连本带利收到107.5元投资收益。接着,李丰又陆续投入了2万多元做小额投资,周期满后均得到了较好的收益。之后,当李丰再想继续做小额投资时,客服人员告诉他,小额投资项目名额已满,只有大额项目可供投资,李丰见此前的投资都有收益,便选择了大额投资项目,一次性投入近20万元。可投资收益周期到后,未见到对方的返利,即联系客服人员,发现该投资网站已无法登录,客服人员也联系不上。此时,李丰才知道自己被骗。
事实上,遭遇理财诈骗的不仅仅是上文的医生。
据中国网此前报道,此前甚至发生过老人涉理财案件被骗。
中国网消息称,退休在家的郭大爷今年71岁,他经常去公园附近的一家超市购物。超市门口,总有理财公司在摆摊推销产品。业务员看到郭大爷,都会向他推销理财产品,并宣称高收益无风险。
“我天天看晚报,知道报纸登过类似的案件,所以我还是有点防骗意识,知道业务员许诺的高额利息不太靠谱。”郭大爷告诉记者,一开始自己并没有动心,但是业务员一而再,再而三地劝说,郭大爷的心理防线终于松动了。
今年1月初,郭大爷再次来超市购物,在业务员的软磨硬泡之下,郭大爷终于停下了脚步和业务员聊了起来,经过业务员的再三保证,郭大爷打消了顾虑,决定购买这个公司的理财产品。
于是,郭大爷通过POS机刷卡缴纳了5万元,和北京某投资公司签订了《委托投资协议书》,协议约定投资期限为六个月,年化收益率为36%,同时约定郭大爷提前违约应当支付15%的违约金。
合同签订后,郭大爷心里并不踏实。第二天,郭大爷找到位于丰台的这家公司,提出要看看公司的营业执照,郭大爷仔细看了公司的营业执照后发现,在营业执照经营范围里明确写明:“不得以公开方式募集资金;不得向投资者承诺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。”
“营业执照明确禁止这家公司不得公开募集资金啊,他们怎么还做理财投资的业务?”郭大爷意识到,这家公司公开募集资金的行为可能涉嫌违法。郭大爷向业务员提出要求退回5万元投资款,业务员答复说需要请示公司领导。
郭大爷回到家后,怀疑自己被骗了,就把投资的事和儿子说了,想听听儿子的意见。“儿子听完我的讲述,说我被骗了,高达36%的年化收益率明显就是个诱饵。”最后,通过老年维权服务工作站律师的援助,公司同意退回7500元。
律师表示,老人参与投资理财导致投资款被骗的事件并不少,但是很少有能够追回的。而郭大爷的四个动作避免了损失:
一 是 郭大爷在投资后,能够主动查看公司的营业执照,当发现营业执照明确公司不得公开募集资金后,能够立刻意识到公司公开募集资金的行为是违法的。
二是 怀疑自己可能被骗后,郭大爷能够及时征求子女意见,听从子女的意见,让子女陪同自己到公司维权。
三是 在公司退回大部分投资款后,郭大爷立刻接受这一方案,避免了损失的扩大。
四是 郭大爷经常看报读新闻,留意到媒体对类似案件的报道后,能够及时地向老年维权专门机构寻求法律帮助,最终通过专业律师的介入,追回了剩余的损失。
小编提醒,随着全民理财时代的到来,参与到理财队伍中的人也越来越多,面对纷繁多样的理财平台,一定要擦亮眼睛,切忌轻信他人,更不要投资山寨平台网站,以防止个人财产遭到损失。
共 0 条留言